NEWS
(一)關鍵詞:綠色生態
2017: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加快品種改良。
2018:優化養殖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種業,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
分析:去年正值環保關鍵元年,在優化南方水網生豬養殖區域布局規劃下,促發了廣東、福建、江西、湖南等多省區逾10萬家豬場拆遷以及劃定限養區的變革,同時在適養區引進龍頭企業重新布局生豬產能,并實施“南豬北養”的戰略。今年的一號文件沒有和去年一樣具體提出“穩定生豬生產”要求,一方面顯示去年的“保供給”和“保環境”已經取得實效,另一方面表明在去年完成基本布局的基礎上,轉型升級當前的養殖生產方式,進一步探索綠色健康養殖新模式,才是今年的工作重心。此外,一號文件再次明確指出要發展畜禽種業,顯然,加快生豬育種進程,繁育“中系豬”必然是當前和今后發展我國養豬業的重中之重。
猜想:轉型升級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方式,是今年養殖業頭等大事。
(二)關鍵詞:抗生素
2017:深入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量使用農獸藥等行為。
2018:加強植物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
分析:近年來,抗生素的污染、殘留和耐藥性,已經引起社會各界重視。2015和2016年間,連續兩次在千名兒童尿檢結果中高達80%兒童抗生素殘留,包括3種獸用抗生素,一時引起極大恐慌。無抗養殖順應時代潮流,被提上日程,2017年農業部針對抗生素綜合治理問題,實施了淘汰抗生素、耐藥性檢測、殘留監測等六大專項行動。在去年層層鋪墊的基礎上,今年一號文件從全方位提出更高要求,預示著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不能放松,以大數據為支撐的防控體系需加快建設步伐。
猜想:抗生素整治正在進行時,全方位的建設大數據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將是養豬業長遠基建項目。
(三)關鍵詞:糞污處理,保護水源
2017: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規模化大型沼氣健康發展。
2018: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分析: 2017年各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環保高壓,養豬業一年內翻江倒海,不完全統計拆遷豬場逾十萬,退養面積超1300萬平方,養殖的環保要求再上一層樓,環保設備產業也迎來商機。2018年,環保禁養的時間節點已過,但第二輪環保普查又將開始,保護環境保護水源仍然是長遠目標,環保養豬趨勢不可避免,因此環保要求只會越來越高,環保風暴肯定不會是一陣風,養殖戶一定要積極面對,提高意識,“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猜想:畜禽糞污處理,水源保護倒逼環保養豬成必然趨勢,環保革命再升級!
(四)關鍵詞:現代化養豬設備
2017:加快研發適宜丘陵山區、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的農機裝備,提升農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
2018: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高端農機裝備制造。
分析:工廠化、規模化養豬已走在路上,對現代化技術的需求日漸急迫,提高養豬水平,降低養殖成本已是養豬業現階段矛盾,養豬業在實現現代化的潮流下,技術、裝備現代化是一個很重要基礎,養豬設備制造業現在以及今后將迎來發展良機。
猜想:要實現制勝養殖端,現代化設備必不可少,養豬設備或將遇上黃金期!
(五)關鍵詞:農產品品質追溯體系
2017: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三品一標”認證,強化品牌保護。引導企業爭取國際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快提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2018:切實發揮農墾在質量興農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重點提高基層監管能力。
分析:2017年在無抗健康養殖的倡導下,助推了農產品走上綠色、有機、無公害的健康之路,同時農產品也走向品牌以及品牌營銷高端路線,農產品品牌化迅速引領2017年終端銷售潮流,各類品牌遍地開花。今年強調產品質量以及追溯體系,意味著在品牌百家爭鳴之際,將從源頭、終端實施監管和追蹤,實現品牌與品質的統一。早在2016年開始,全國所有獸藥產品已實現了賦二維碼出廠、上市銷售,今后的飼料、生豬也將會實施二維碼追溯,到時獸藥、飼料、生豬三大信息庫實現整合,生豬養殖將更加透明化、規范化,品牌產品更有保障。
猜想:無抗養殖已來,綠色健康優質肉、蛋、奶成需求,打造產品追溯體系必占先機!
(六)關鍵詞:品牌肉
2017:吸引龍頭企業建設運營產業園,發展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精深加工、現代營銷,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
2018: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
分析:畜牧業發展至今,產業鏈已具備相當規模,從上游養殖生產資料到下游產品終端都已經全面延伸,去年和今年都聚焦于全鏈條增值,意味著畜牧業延長產業鏈必將大有可為。終端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繼飼料、養豬后,安全豬肉、品牌豬肉將成為巨頭們的下一個布局領域。
猜想:品牌肉已成風口,巨頭企業將決戰“一塊肉”!
(七)關鍵詞:適度規模家庭農場
2017: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扶持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
2018: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分析:即使規模化已成趨勢,但是就中國國情來說,家庭豬場未來還大有可能,政府也會給與大力支持。因此,規模化為主體,適度規模家庭農場為輔,多種養殖聯合體并存,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養豬業的格局。今后養豬業的發展形態應該是龍頭企業、龍頭企業+養殖聯合體、家庭農場,其中家庭農場在一號文已經成為主要的培育扶持對象。
猜想:養豬業格局暫定,適度規模家庭農場仍有一番天地!
(八)關鍵詞:養殖成本
2017:以“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2018: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節本增效,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積極支持農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
分析:對于進口豬肉,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努力下,2017年已經明顯減少,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降低養殖成本,提高我國的豬肉競爭力,這是對養豬業提高養殖水平提高要求,也表明增強養殖核心競爭力才是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根本所在。
猜想:養豬業核心競爭力已經轉為養殖成本。
(九)關鍵詞:精準補貼
2017:完善農業補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重點補主產區、適度規模經營、農民收入、綠色生態。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糧棉油糖和飼草料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
2018: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切實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通過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
分析:繼2017年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實行精準補貼取得階段成效后后。很明顯,2018年生豬補貼金額和數量還會繼續增加,但是補貼對象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一是從普惠性向定向性轉變,像幾年前的能繁母豬補貼將一去不復返;二是向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上傾斜;三是向規模化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一方面加快規模化進程,同時快速扶持產業。
猜想:精準補貼已經實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是重點扶持對象。
(十)關鍵詞:生豬期貨
2017: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擴大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發展保證保險貸款產品。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2018: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和融資、并購重組,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分析:近年來,金融手段規避市場風險的操作越來越深入養豬業,2017年大商所公布瘦肉型白條豬肉價格指數以來,目前我國生豬在市場規模、標準化、市場化以及交割便利性等方面滿足開展期貨交易的可行性條件,生豬期貨上市的產業基礎已經基本具備。2018年2月5日,中國證監會已正式批復大商所的生豬期貨立項申請。作為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種和我國最大的農業品種,生豬期貨的上市將為我國生豬養殖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進一步助推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這一項舉措和文件指示都預示著,養豬業已經走上資本運作和金融操作規避風險的新時代。
猜想:生豬期貨規避豬周期市場風險,在2018或將迎來爆發期。
(十一)關鍵詞:土地政策
2018: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分析:對于養豬業來說,土地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大問題,未來養殖用地將更為緊張,而十九大確定的“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土地流轉政策有望破解這一難題。對于規模豬場來說,依靠資金和政策支持,才有獲批養殖用地的可能性,顯然,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契合了規模化養殖的趨勢;而對于中小豬場來說,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現狀,或將維持一部分自有地的豬場繼續經營,發展為適度規模豬場并被扶持為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型發展模式。
猜想:農村土地延續承包,為養豬用地提供生存空間。
2
(十二)關鍵詞:精準扶貧
2018: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
分析:鄉村振興已是舉國上下的重點戰略,扶貧、脫貧成為首要任務。近年來養豬扶貧火熱進行,企業要擴張,人民要脫貧當政府的扶貧需求和養豬企業的擴張計劃一拍即合,如今養豬扶貧的企業自然越來越多。對有足夠資金和技術的養殖戶而言,可以考慮以扶貧的方式走出去。
猜想:扶貧養豬或許仍然是走出貧窮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