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24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每年的
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
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蘇軾《試院煎茶》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拄”意支撐。立夏,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愿望。